arch安装
验证启动模式
1 | # ls /sys/firmware/efi/efivars |
如果命令没有错误地显示了目录,则系统以 UEFI 模式启动。 如果目录不存在,系统可能以 BIOS 模式 (或 CSM 模式) 启动。如果系统未以您想要的模式引导启动,请参考您的主板手册。
连接到因特网
确保系统已经启用了 网络接口,用 ip-link(8) 检查:
有线网络
1 | # 有线网 |
无线网WIFI
1 | # iwctl |
用 ping 检查网络连接:
1 | # ping archlinux.org |
更新系统时间
使用 timedatectl(1) 确保系统时间是准确的:
1 | # timedatectl set-ntp true |
可以使用
1 | timedatectl status |
检查服务状态。
建立硬盘分区
查看分区情况
磁盘若被系统识别到,就会被分配为一个块设备,如 /dev/sda
, /dev/nvme0n1
或 /dev/mmcblk0
。可以使用 lsblk 或者 fdisk 查看:
1 | # fdisk -l |
结果中以 rom
,loop
或者 airoot
结束的可以被忽略。
建立分区及格式化
对于一个选定的设备,以下的分区是必须要有的:
如果需要创建多级存储例如 LVM、disk encryption 或 RAID,请在此时完成。
1 | # fdisk /dev/the_disk_to_be_partitioned(要被分区的磁盘) |
格式化分区
当分区建立好了,每个新建立的分区都需要使用适当的 文件系统 进行格式化。举个例子,要在根分区 /dev/*root_partition*
上创建一个 Ext4 文件系统,运行:
1 | # mkfs.ext4 /dev/root_partition(根分区) |
如果创建了 交换分区 (例如 /dev/*sda3*
),请使用 mkswap(8) 将其初始化:
1 | # mkswap /dev/swap_partition(交换空间分区) |
挂载分区
将根磁盘卷 挂载 到 /mnt
,例如:
1 | # mount /dev/root_partition /mnt |
然后使用 mkdir(1) 创建其他剩余的挂载点(比如 /mnt/efi
)并挂载其相应的磁盘卷。
如果你创建了一个 swap 交换空间卷,请使用 swapon(8) 启用它:
1 | # swapon /dev/swap_partition(交换空间分区) |
稍后 genfstab(8) 将自动检测挂载的文件系统和交换空间。
注意事项
挂载分区的时候,如果boot单独分区,要首先挂载root 即 / 分区,然后挂载boot 分区,最后再挂载其它分区,不然后续安装会出现问题
系统安装
更改软件源(可选)
文件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
定义了软件包会从哪个镜像源下载。在 LiveCD 启动的系统上,在连接到因特网后,reflector 会通过选择 20 个最新同步的 HTTPS 镜像并按下载速率对其进行排序来更新镜像列表。[2] 。 在列表中越前的镜像在下载软件包时有越高的优先权。您或许想检查一下文件,看看是否满意。如果不满意,可以相应的修改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
文件,并将地理位置最近的镜像源挪到文件的头部。
1 | 24 dd, gg, p |
或者手动添加软件源:
1 | vim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 |
输入 插入以下内容:
1 | ## China |
保存,退出后
更新缓存
1 | pacman -Syy |
安装必须的软件包
安装内核
使用 pacstrap 脚本,安装 base 软件包和 Linux 内核以及常规硬件的固件:
1 | # pacstrap /mnt base linux linux-firmware |
提示:
配置系统
Fstab
将挂载信息写到本地
用以下命令生成 fstab 文件 (用 -U
或 -L
选项设置UUID 或卷标):
1 | # genfstab -U /mnt >> /mnt/etc/fstab |
强烈建议在执行完以上命令后,后检查一下生成的 /mnt/etc/fstab
文件是否正确。
Chroot进入本地系统
Change root 到新安装的系统:
1 | # arch-chroot /mnt |
时区
设置时区:
1 | # ln -sf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 |
运行 hwclock(8) 以生成 /etc/adjtime
:
1 | # hwclock --systohc |
这个命令假定硬件时间已经被设置为 UTC 时间。详细信息请查看 System time#Time standard。
语言本地化
先安装文本编辑工具 vim
1 | pacman -S vim |
本地化的程序与库若要本地化文本,都依赖 Locale,后者明确规定地域、货币、时区日期的格式、字符排列方式和其他本地化标准。
需在这两个文件设置:locale.gen
与 locale.conf
。
编辑/etc/locale.gen
然后移除需要的 地区 前的注释符号 #
。
1 | 设置为 en_GB.UTF-8 |
接着执行 locale-gen
以生成 locale 信息:
1 | # locale-gen |
然后创建 locale.conf(5) 文件,并 编辑设定 LANG 变量,比如
1 | /etc/locale.conf |
另外对于中文用户:
- 用户可以设置自己的 locale,详情请参阅 Locale#Overriding system locale per user session 或 Locale (简体中文)##设置当前区域;
- 将系统 locale 设置为
en_US.UTF-8
,系统的 log 就会用英文显示,这样更容易判断和处理问题; - 也可以设置为
en_GB.UTF-8
或en_SG.UTF-8
,附带以下优点:
- 进入桌面环境后以 24 小时制显示时间;
- LibreOffice 等办公软件的纸张尺寸会默认为
A4
而非Letter(US)
; - 可尽量避免不必要且可能造成处理麻烦的英制单位。
编辑完两个文件之后:
1 | locale-gen |
看到 Generation complete 即说明本地化生成完成。
网络配置
1 | touch /etc/hostname |
安装 dhcpcd:否则重启后无法连接到网络。
安装 iwd: 无线网
1 | pacman -S dhcpcd |
Root 密码
1 | # passwd |
安装引导程序
1 | pacman -S grub |
若出现error:will not proceed with blocklists
添加–force参数就好了
grub-install –force /dev/sda
Installation finished. No error reported.
安装完成 ,没有错误
1 | 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 |
这样我们的系统就配置好了,此时重启。执行
1 | exit |
第一次启动 Arch Linux
正常启动 ——- 如果是虚拟机,先 [设置] -> [存储]-> 移除光盘
进入系统,输入 root(用户名)和密码(先前设置的)
联网
1 | 有线 |
启用网络连接,一个基本的 Arch Linux 的安装至此结束。
安装后配置
root 用户的权限过高,造成对系统灾难性的损坏的风险因此较高,我们因此
新建一个用户:
1 | useradd -m -G wheel username/liupei |
不使用 root 时如何获得 root 权限呢?需要在命令前加上 sudo,而 sudo 也需要先安装:
安装 sudo
1 | pacman -S sudo |
执行
1 | ln -s /usr/bin/vim /usr/bin/vi |
进入 Vim 编辑器,找到
1 | # %wheel ALL=(ALL) ALL |
把「#」去掉,保存退出。reboot 重启。用新用户登陆,进入系统
修改启动停留时间
切换至root用户:
1 | su - |
编辑 /boot/grub/grub.cfg 配置文件
1 | vim /boot/gub/grub.cfg |
第一个选项是正常启动,也是默认启动项。第二个急救模式启动(系统出现问题不能正常启动时使用并修复系统)
使用(清华源)
1 | sudo vim /etc/pacman.conf |
图形界面
KDE界面
安装xorg服务
1 | pacman -S xf86-video-intel # 英特尔集显(独显安装nvidia) |
安装必备软件
1 | pacman -S networkmanager # 网络管理器 |
美化
1 | sudo pacman -S plank |
XFCE4界面
1 | sudo pacman -S xorg xfce4 |
参考文献
知乎,Arch Installation,凌云
中文显示和输入法
显示中文
1 | vim /etc/locale.gen |
按照中文字体(文泉驿字体)
1 | pacman -S wqy-zenhei |
中文输入法
1 | sudo pacman -S ibus-rime ibus-libpinyin ibus-pinyin |
参考文献:极致linux
zsh
克隆 oh-my-zsh
1 | git clone http://github.com/robbyrussell/oh-my-zsh ~/.oh-my-zsh |
切换配置文件:备份你已有的 .zshrc
文件,然后将 oh-my-zsh 自带的配置文件移动到这个地方。这两步操作可以一步完成,只需要你的 mv
命令支持 -b
这个选项。
1 | mv -b ~/.oh-my-zsh/templates/zshrc.zsh-template ~/.zshrc |
编辑配置文件:例如,你可以更改 .oh-my-zsh
目录的位置。在安装的时候,它默认是位于你的家目录。但是,根据 Free Desktop 所定义的现代 Linux 规范。这个目录应当放置于 ~/.local/share
。你可以在配置文件 .zshrc 中进行修改。如下所示:
1 | # Path to your oh-my-zsh installation. |
然后将 .oh-my-zsh 目录移动到你新配置的目录下:
1 | % mv ~/.oh-my-zsh $HOME/.local/share/oh-my-zsh |
重新启动 Zsh:
1 | source ~/.zshrc |
更换你的主题
可以通过列出 .oh-my-zsh
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来查看所有安装的主题:
1 | 11:27:55 liupei@c510 ~ ls .local/share/oh-my-zsh/themes/ |
想在切换主题之前查看一下它的样子,你可以查看 Oh My Zsh 的 wiki 页面。要查看更多主题,可以查看 外部主题 wiki 页面。大部分的主题是非常易于安装和使用的,仅仅需要改变 .zshrc
文件中的配置选项然后重新载入配置文件
1 | #ZSH_THEME="agnoster" |
参考文献:给 Zsh 添加主题和插件
更改tty字体和大小
临时设置的方法: setfont /usr/share/kbd/consolefonts/latarcyrheb-sun32.psfu.gz
永久设置的方法:echo setfont /usr/share/kbd/consolefonts/latarcyrheb-sun32.psfu.gz >>.zshrc
aur
1 | sudo pacman -S yay |
安装后,你可以使用 yay
命令来安装软件包:
1 | yay -S package_name |
参考文献:linuxcn
仓库更新签名报
1 | sudo pacman-key --init && sudo pacman-key --populate && sudo pacman -Syu |
参考文献:csdn
pacman常用命令
更新系统
pacman 可以用一个命令就可以升级整个系统。花费的时间取决于系统有多老。这个命令会同步非本地(local)软件仓库并升级系统的软件包
1 | pacman -Syu # 升级系统 |
如果升级时,网络比较慢,觉得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硬盘,实在不想升级那么多东西,可以逐个软件包升级。用下面命令可以升级核心包:
1 | pacman -S --needed filesystem msys2-runtime bash libreadline libiconv libarchive libgpgme libcurl pacman ncurses libintl |
安装软件
1 | pacman -S name1 name2 # 安装软件。也可以同时安装多个包,只需以空格分隔包名即可。 |
卸载软件
1 | pacman -R 软件名 # 只删除包,保留其全部已经安装的依赖关系 |
搜索软件
1 | # 在仓库中搜索含关键字的软件包(本地已安装的会标记) |
参数加q可以简洁方式显示结果,比如pacman -Ssq gcc会比pacman -Ss gcc显示的好看一些。
pacman -Sl | gcc
跟 pacman -Ssq gcc
很接近,但是会少一些和gcc有关但软件名不包含gcc的包
查询软件信息
1 | pacman -Q pname # 查看软件包是否已安装,已安装则显示软件包名称和版本 |
软件包组
1 | pacman -Sg # 列出软件仓库上所有的软件包组 |
很多人建议通过安装软件组来安装工具链,这样比较浪费空间。实际上如果把gcc, qt, clang等安装上,msys2就要占掉超过10G的硬盘空间,所以个人很少直接安装软件组。例如:
1 | pacman -S mingw-w64-x86_64-toolchain |
清理缓存
1 | pacman -Sc # 清理未安装的包文件,包文件位于 /var/cache/pacman/pkg/ 目录 |
最常用的pacman命令小结
1 | pacman -Syu # 升级系统及所有已经安装的软件 |
参考文献:[lileilei](https://hustlei.github.io/2018/11/msys2-pacman.html#:~:text=pacman命令较多,作为新手,将个人最常用的命令总结如下: pacman -Syu%3A 升级系统及所有已经安装的软件。 pacman -S,软件名%3A 安装软件。也可以同时安装多个包,只需以空格分隔包名即可。 pacman -Rs 软件名%3A 删除软件,同时删除本机上只有该软件依赖 )
显卡驱动
所有 AMD 显卡建议使用开源驱动,英伟达显卡建议使用闭源驱动。
核芯显卡
*Intel 核芯显卡*
1 | sudo pacman -S mesa lib32-mesa vulkan-intel lib32-vulkan-intel |
不建议安装
xf86-video-intel
,而应使用 Xorg 的 modesetting 驱动(也就是什么都不用装的意思)注意,只有 Intel HD 4000 及以上的核显才支持 vulkan。
*AMD 核芯显卡*
对于具有核芯显卡的 AMD 处理器,需要先确定核显架构(Architecture)是什么,再决定安装什么驱动。
推荐在 TECHPOWERUP 进行查询,信息非常全面。在确定了显卡架构后,再根据架构对照下表决定安装什么驱动。
1 | sudo pacman -S mesa lib32-mesa xf86-video-amdgpu vulkan-radeon lib32-vulkan-radeon |
独立显卡
*NVIDIA 独立显卡*
较新型号的独立显卡使用以下命令直接安装如下几个包即可
1 | sudo pacman -S nvidia nvidia-settings lib32-nvidia-utils # 必须安装 |
如果是 GeForce 630 以下到 GeForce 400 系列的老卡,使用以下命令安装 nvidia-390xx-dkmsaur 及其 32 位支持包:
1 | yay -S nvidia-390xx-dkms nvidia-settings lib32-nvidia-390xx-utils |
再老的显卡直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 开源驱动 即可:
1 | sudo pacman -S mesa lib32-mesa xf86-video-nouveau |
AMD 独立显卡
AMD 独立显卡的驱动安装步骤实际上和 AMD 核芯显卡是相同的,都需要先确定架构,然后选定正确的驱动安装即可。参考步骤 AMD 核芯显卡。
双显卡(核显 + 独显)
参考文献:iceklyn
安装完系统之后
换源
1 | sudo pacman-mirrors -i -c China -m rank |
更新系统
1 | $ sudo pacman -Syu |
安装输入法
1 | sudo pacman -S fcitx5-m fcitx5-chinese-addons fcitx5-rime |
配置输入法
1 | vim .pam_environment |
reference: sf博客
常用软件
sudo pacman-mirrors -i -c China -m rank
工具
- 中文输入法
pacman -S fcitx5-im
pacman -S fcitx5-chinese-addons fcitx5-rime
pacman -S wqy-zenhei
vim /etc/environment
1
2
3
4GTK_IM_MODULE=fcitx
QT_IM_MODULE=fcitx
XMODIFIERS=@im=fcitx
SDL_IM_MODULE=fcitx - aur包安装工具yay
sudo pacman -S yay
- mac风格停靠栏 latte-dock
pacman -S latte-dock
- 文本编辑器 vim
pacman -S vim
- 代理工具 clash 及 proxychains
pacman -S clash proxychains-ng
- crossover(windows模拟器商业版wine)
pacman -S crossover
办公
- 命令行无道词典
yay -S wudao-dict-git
- 腾讯会议和zoom
yay -S wemeet-bin
pacman -S zoom
- 文件同步工具 freefilesync
yay -S freefilesync-bin
- rpm包提取工具
sudo pacman -S rpmextract
- 远程桌面控制
pacman -S rdesktop
- 录屏工具
pacman -S simplescreenrecorder
- onedriver
yay -S onedrive
- qq和微信
yay -S wechat-uos
yay -S deepin-wine-qq
- office
pacman -S libreoffice-still libreoffice-still-zh-cn
- zotero
download from homepage
- pdf
pacman -S okular
互联网
- 网易云音乐
pacman -S netease
- 百度盘
pacman -S baidupcs-go
- 火狐
pacman -S firefox firefox-i18n-zh-cn
- HEXO套件 hexo搭建及配置
pacman -S nodejs npm
sudo npm install hexo -g
- 谷歌地球
yay -S google-earth-pro
sudo pacman -U google-earth-pro-stable-7.3.4.8573.r0-1-x86_64.pkg.tar.zst
游戏
- 小朋友喜欢的贪吃蛇
pacman -S gnome-nibbles
图形图像
- imagemagic 和 gimp
pacman -S imagemagick gimp spectacle
开发
- vscode
pacman -S code
office系列
MS Office安装
Office Home and Student 2013,登陆身份为 liupei.net@hotmail.comtypora
Typora 最新版已经收费,可以在官网下载以前的版本并手动安装,下面是最后一个免费版本:点我跳转,下载后安装1
2$ sudo tar -xvf ~/Downloads/Typora-linux-x64-1.0.3.tar.gz -C /usr/local
$ $ sudo mv /usr/local/bin/Typora-linux-x64 /usr/local/typora添加可视化启动程序,在 ~/.local/share/applications 下新建以下文件,Typora 内部自己有 PNG 图片,所以不需要额外下载,直接复制粘贴以下内容即可:
$ vim ~/.local/share/applications/typora.desktop
1
2
3
4
5
6
7[Desktop Entry]
Type=Application
Name=Typora
Exec=/usr/local/typora/Typora
Icon=/usr/local/typora/resources/assets/icon/icon_512x512@2x.png
Terminal=false
Categories=program;InstantMessaginglibreoffice
pacman -S libreoffice-still libreoffice-still-zh-cn
系统设置
系统设置
>> 外观
>> 字体
固定 DPI 128
clash
- 下载linux-amd64版本的 clash (点击这里)
- 解压运行 clash会自动在~/.config/下创建clash文件夹,里面有config.yaml 与Country.mmdb 2个文件,config.yaml 为空文件,Country.mmdb为正在下载的文件,等待Country.mmdb下载完成之后关闭clash程序,将config.yaml 替换为自己的托管文件。 这个文件一般的商家会提供,
1
2$ tar jxvf clash-linux-amd64-v1.9.0.gz
$ /clash-linux-amd64-v1.9.0
Trojan/V2ray订阅
手动导入 – 复制clash订阅(Trojan)
在浏览器中打开,获取下载文件:
1 | $ cp Downloads/Paoluz_Cat4Tj .config/clash/config.yaml -vi |
打开系统设置
->网络
->网络代理
,配置(手动
)如下:
1 | http代理 127.0.0.1 7890 |
运行 clash
1 | $ ./clash*** |
打开网页http://clash.razord.top/ ,选择一条代理路线(设置为自动可忽略)
恢复正常上网
关闭Clash程序,这时无法正常上网,需要把网络代理设置为禁用,才可以正常上网。
而运行Clash上网,则需要再次开启网络代理。
终端代理
安装 proxychains
终端命令,他能够让后续命令强制走代理:
1 | $ sudo pacman -S proxychains-ng |
安装完成后,需要进行配置:
1 | $ sudo vim /etc/proxychains.conf |
直接按下大 G
,编辑最后一行为
1 | socks5 127.0.0.1 7891 |
后续如果要使用代理,只需要向下面这样做:
1 | $ proxychains command |
firefox 代理
设置
–>网络设置
–>设置
–>手动配置代理
1 | http proxy 127.0.0.1 |
找人
找引用
通过文献查找
主题
mac的Mkos-Big-Sur主题
“签名是勉强信任的”
pacman -S archlinuxcn-keyring
参考文献: